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「把生命吃下去」出刊

味覺號出刊了!

這次我們主要在獨立書店和自己的平台販售,謝謝支持獨立出版!



錄:
1. 前言—關於把生命吃下去 /李依樺
2. 繪畫—你看見了哪些生與死? /潘慕文
3. 攝影—最後手段 /汀.帕爾
4. 參與—把創作吃下去 /珍妮佛•魯柏、洪湘茹
5. 計畫—死刑犯的最後一餐 /亨利.哈格雷
6. 料理—撫慰人心的料理 /陳郁文
7. 電影—吸收了你吐出的氣息,《深夜食堂》 /梁碧茹
8. 文字—我被看見在公共場所吃人 /黃小米、潘家欣
9. 徵件—我為什麼不吃肉? /約翰.普沙泰瑞、曹良賓、克萊兒.布希比
10. 影像—另一種死亡 /艾瑪.奇索
11. 插畫—人造肉食譜 /希維亞.喬利波媞

前言:
從特別刊幻覺號到味覺號,這中間我們經歷了一個生命的誕生,湘茹的第一個小孩在「船的創作展.五分之三」開幕當天出生了,伴隨著小生命一寸寸地長大,我們開始思想味覺號可能聊的吃食與人類生命的關係,然而就在此時,我們卻不約而同經歷了家中長輩的生病與逝世,這段期間,台灣幾位優秀的藝術文化人才也接連忽然就過世了,著實感覺到生與死在每天的吃著與活著當中來來去去,沒有停下來過。

我們每天都會吃東西,吃下一樣東西,是不是代表了那樣東西的死亡?我們將另一種動物或植物殺死,烹煮成食物,死掉的生物被吃進肚子後,會不會藉著我們的生命而再度活下來呢?把另一種生命吃下去,以維繫自己的生命,這種延續生命的方式,好像是大自然的法則,然而放在文明社會裡,飲食文化是如何決定其它生物的生與死?哪些動物又應該如何活著呢?

在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裡,我們用生和死來看待每天的吃食。每天我們吃下許多生命,有一天我們也會死去,死去後的身體有可能會成為其它生命的養分,然後再被其它生命吃掉。用這樣的態度面對生命的來去,好像就浪漫親密許多了。